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愈發嚴重,中國帶狀皰疹發病率急劇上升。我國帶狀皰疹發病率目前是12.6/1000人年,每年帶狀皰疹的發病人數為266萬,而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亞太地區20年回顧數據顯示,40歲以上人群帶狀皰疹的發病率上升趨勢明顯。
研究顯示,大約10%~30%的帶狀皰疹患者會出現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60歲及以上的帶狀皰疹患者約65%會發生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目前,我國約有400萬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30%~50%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疼痛時間超過1年。
帶狀皰疹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由一種潛伏在體內神經細胞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引起。
當機體受到某種刺激(如創傷、疲勞、感冒、惡性腫瘤或病后虛弱等)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潛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覺神經軸索下行到達該神經所支配區域的皮膚內復制產生水皰,同時受累神經發生炎癥、壞死,產生神經痛。
神經疼痛可在發病前或伴隨皮膚損害發生,為帶狀皰疹的特征之一。帶狀皰疹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療不及時,可能遺留明顯的神經損害,表現為后遺神經痛等癥狀。
好發部位:依次為肋間神經(胸背、腹腰部)、頸神經、三叉神經(面部)和腰骶神經(腰腿部)支配區域。
所有年齡的人群都有可能會得帶狀皰疹。雖然兒童一般會發水痘,但也有得帶狀皰疹的。通常來說,帶狀皰疹容易在老年人、女性、50歲以上、免疫力低下或缺陷、患有慢性傳染病、感冒或感染性疾病的人、長期服用類固醇皮質激素或使用某些藥物的人、艾滋病人以及近期過度疲勞的人身上“作威作!。也會經常遇到連續熬夜的年輕人,還有一些過度鍛煉的人因為帶狀皰疹來求助的。
一般來說,年齡越大,病情會越嚴重,恢復得越慢;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容易發生播散性帶狀皰疹。
1. 發疹前可有輕度乏力、低熱等全身癥狀。
2. 患處皮膚自覺灼熱感或者神經痛,觸之有明顯的痛覺敏感,持續1-3天,亦可無前驅癥狀即發疹。
3. 患處常首先出現潮紅斑,很快出現粟粒至黃豆大小的丘疹,簇狀分布而不融合,繼之迅速變為水皰,皰壁緊張發亮,皰液澄清,外周繞以紅暈,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
4. 皮損沿某一周圍神經呈帶狀排列,多發生在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
5. 疼痛呈陣發性,患者常有特殊樣疼痛及局部皮膚的麻木放電感可在發病前或伴隨皮損出現。
6. 病程一般2-3周,水皰干涸、結痂脫落后留有暫時性淡紅斑或色素沉著。
帶狀皰疹在治療上特別強調一個“早”字,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間是在出現疼痛后的3~4天,通常來說,要在早期足量地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從而有效抑制病毒復制、阻止病毒播散,減少對于神經的損傷。
但是,對于帶狀皰疹感染之后的2周再用抗病毒藥物作用就不大了,錯過了阻止病毒復制的最佳時機,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一旦產生,就要以止痛和營養神經的治療為主,預防感染和并發癥。因此如果發現疑似帶狀皰疹可以選擇三甲醫院皮膚科、疼痛科就診。
規范化治療后,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病程可能較長,短則數周,長則數年。
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963558